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走出碳中和误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6-05 17:475990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到美好中国、和谐共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热词频频出现,“碳中和”一度入选《咬文嚼字》发布的2021十大流行语。可是对于“碳中和”的理解,存在几个误区需要厘清。



图片



误区一:

太阳能、风电可以完全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


在全球的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据60%的份额,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而在我国的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据72%,想要替代占据如此大比例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这两种能源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效利用小时低以及发电出力不稳。你可以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下,如果出现供电能力突然的下降,电价就有可能一下子飙升到难以想象的高度。


更为困难的是目前的储电技术也制约了太阳能和风电的发展。据估算,全世界5年的电池产能仅能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的电能。我们想象一下,有一个巨大的池子,一边有成百上千的水管往里面灌水,这些是发电厂,另外一边有成千上万的水管出水,这些是用电的企业、居民等等,但是这个池子无法用来蓄水,水位必须保持稳定,不能高也不能低水位,比标准水位高了,池子会崩掉,比标准水位低了也会崩掉。这个标准水位就是我国交流电的频率50赫兹,供大于求,系统频率会高于50赫兹,供电低于需求,系统频率就会低于50赫兹,电网可能就无法安全运行了。太阳能各地情况不一,风电更多是靠天吃饭,在储能技术受限的情况下,完全替代稳定的火电还是困难重重。前段时间的欧洲的能源危机和欧洲风力低于预期就有一定的关系。太阳能和风能需要大力发展,但在储电成本仍然很高的当前,在可见的未来无法全部取代化石能源发电。


图片



误区二:电动车可以降低碳排放


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碳排放,但前提条件是动力中的电大部分应该是非化石能源生产的。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电网中的电仍然大部分是靠煤发的,表面上是电开车,从全生命周期看实际上是靠煤开车,电动车对减碳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电动车在行驶时虽然零排放,但是在电动车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中,零碳排放肯定不为零也是共识。


此外,电池的回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大规模的使用电动车,将来几百万个电池分布在中国大地。如果不回收的话,电池的随意丢弃,电池里一些剧毒化学品将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目前,在我国仅回收一个电动车电池包的能耗就占整车回收总能耗的13.6%,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2.6%。因此,与燃油车相比,电池包的回收是增加电动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另一个因素。


综合来说,在使用前阶段,电动车由于电池的原因,碳排放比燃油车高,在使用阶段,由于动力来源的区别,燃油车碳排远远高于电动车,在报废阶段,虽然电池包回收利用将产生碳排放,但回收材料也可以用于电池生产,会抵消一部分碳排放。总体而言,只有电动车的使用寿命越长,碳排放量才会越低。


图片



误区三: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是最佳减碳路径


中国每年排放约103亿吨二氧化碳,人均排放7.4吨,一个三口之家, 每年平均排放22吨二氧化碳。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化学品,比如保鲜膜、化妆品等等,但什么产品一个家庭一年也消耗不了20多吨。全世界约87%的石油都被烧掉了,约13%的石油生产了我们所有的石化产品。研究二氧化碳回收背后的动机是实际上世界依赖于碳密集型产品,但目前并没有替代品,例如航空燃料、混凝土、塑料等产品。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都是来自于碳密集型产品行业。


全球范围内碳回收产品的年碳减潜力为68亿吨。假设全球对这些产品的需求规模不变,把传统生产的技术路径替换成碳循环产品后发现:不包括昂贵的甲烷和乙烷技术路径,所有技术路径的年度总碳减排潜力为68亿吨。但前提是使用低碳设施以及电力和原料来制造二氧化碳回收产品。如果追求经济利益而使用碳密集度更高的设施和原料来进行二氧化碳回收,实际上的碳排放量比传统技术路径更多。对CO2进行综合利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对于环保有重要意义,但从规模上,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并不具备减碳价值。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采取积极行动,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既是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也是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


碳中和是一个复杂完整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工业减排,提高能效,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通过自然手段吸收二氧化碳,实现环境的生态功能。对于碳中和事业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对待,对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必须持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碳中和的六大误区,搜狐网

[2]二氧化碳制绿色燃料、化学品和材料的现实和局限性,知乎

[3]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这些认知是有误的!,搜狐网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山东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
日前,山东省科技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

0评论2023-07-03534

广州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成立
近日,广州地铁集团、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广汽集团、广州发展集团、广州交易集团、白云电气集团等六家发起单位,连同南方电网电力科技、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城投集团等共34家会员单位召开广州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下简称为“广州双碳产业联盟”)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产生联盟理事单位、监事单位以及秘书长,这也标志着广州双碳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0评论2023-07-03526

做大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天津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
6月21日,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能源汽车、电池、氢能方面,《方案》明确:1、新能源:做大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动力电池制造、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积极培育氢能产业。2、新能源汽车:充分利用天汽美亚汽车资质牌照,招引相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鼓励

0评论2023-06-30537

2023辽宁省城市更新碳达峰碳中和论坛在本溪举行
28日,2023辽宁省城市更新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央企与地方企业签约仪式在辽宁本溪举行。

0评论2023-06-29639

实施“十大工程” 德州细化方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8日,德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解读了日前出台的《德州市碳达峰工作方案》。

0评论2023-06-29664

山西出台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日前,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其中提到,山西省将在九大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行动。

0评论2023-06-28596

碳标签助力中国产业链绿色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多角度、全方位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立法,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

0评论2023-06-27558

直击夏季达沃斯|TCL科技副总裁魏雪:TCL将在下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目标和行动计划
6月27日~29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隆重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TCL科技(SZ000100,股价3.76元,市值706.1亿元)副总裁魏雪在“恢复自然的生存之争”论坛上透露,TCL将在下个月向全球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目标和行动计划。魏雪表示,这几年,TCL

0评论2023-06-27542

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超110万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消息,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125,301吨,总成交额58,997,899.00元。

0评论2023-06-27506

央行行长易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用好“胡萝卜+大棒”
今天,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人士在上海中心围绕“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主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现场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用好“胡萝卜加大棒”,“高碳价或碳税即‘大棒’,适中的碳价是‘小棒’或‘中棒’,人民银行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

0评论2023-06-081123